搜索
img
新聞資訊banner
資訊分類

飛翔的精靈,你從何而來 | 蘢騰生態館

  • 分類:蘢騰科普館
  • 作者:曾秀丹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7-30 17:53
  • 訪問量:

飛翔的精靈,你從何而來 | 蘢騰生態館

【概要描述】前言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10位當時聲名顯赫的人物親自抬棺,厚葬于科學巨匠牛頓身旁。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R.Darwin),是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Birds, any of the more than 10,400 living species unique in having feather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all other animals.所有10400種鳥都有獨特的羽毛,這是鳥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征。?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

神創論與進化論之辯

根據達爾文物種起源,物種演化都是緩慢漸進的過程,那么在有先后關系的物種之間,就必然存在極大數目的過渡環節和中間型,以此類推,鳥類的羽毛也應該是從無到有逐漸演化而來??墒菫槭裁醋匀唤鐩]看到有其他物種長有類似的羽毛結構的呢?

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時,古生物學家尚未發現與鳥類相關的過渡性化石,此時,神創論支持者與進化論支持者就開始了進化論誕生以來的第一輪爭論。神創論支持者:宇宙外物都是上帝創造的,不像達爾文說的,能變來變去。進化論支持者:那為什么會有物種滅絕呢,上帝創造了萬物,為什么還要滅絕他呢,不是過于殘忍嗎?

?

始祖鳥的發現

德國索倫霍芬,一個以出產大量精美的化石而聞名于世的小鎮,是古生物學家的樂園。1861年,也就是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第三年,一個叫做馮·邁耶(始祖鳥化石發現者)的幸運兒,在這附近的地層中發現了一塊奇怪的動物化石標本,咋一看上去很像鳥,因為他有翅膀和羽毛,但是翅膀末端的發達爪子,長長的尾椎骨,以及整齊的牙齒,都是爬行類動物的特征,這說明,這是一只帶有爬行動物特征的過渡型的鳥,這個化石就是始祖鳥。這個化石,成了達爾文和支持進化論者的寶貝,這意味著鳥類很可能是由爬行類動物進化而來。但是始祖鳥化石的出現,還是沒能徹底解決鳥類起源的問題,爬行類動物也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們常見的蛇、龜、蜥蜴、鱷魚等均屬爬行動物,那始祖鳥究竟是哪一類演化而來的呢?

1868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受火雞腿的啟發,將始祖鳥的化石與獸腳類恐龍的后腿進行比較,發現兩者之間相同的特征竟然有35處,因此,他認為,35處的相同絕對不是巧合,足以證明,鳥類和恐龍具有親緣關系。但在當時,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鳥類與獸腳類恐龍后腿具有相同的特征,可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而鳥類與獸腳類恐龍都是兩足站立,因而在后腿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不稀奇。隨后在1926年,丹麥赫爾曼在一本名為《鳥類起源》的專著中提出,鳥類起源于爬行動物的槽齒類的學說;1970年,又有學者提出,鳥類起源于假鱷類。但是,不管是哪一類的鳥類起源學說,都未能找到化石證據。

?

中華龍鳥的發現

直到1996年,當時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寫了一篇文章,報道了一塊具有恐龍和鳥類特征的化石?;膭游镄误w很小,骨架只有一米左右,嘴里有粗壯的牙齒,尾椎很長,明顯是一只小型恐龍,但是這只恐龍身上存在未分化的“原始羽毛”,因此季強認為,這是一只恐龍與鳥的過渡類型,是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證據,并將其命名為“中華龍鳥”。

在當初中國古生物界中,幾乎沒人接受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學說,毫無疑問,季強遭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質疑??茖W家人為,恐龍大約出現在三疊紀的晚期,距今2.25億年,這一時期,大陸解體分裂,向著今天的位置移動,到了侏羅紀早期,板塊的移動開始穩定,食肉的獸腳類恐龍非常多,此時他們有著優越的生存環境,沒有必要進化成鳥。

?

原始祖鳥的發現

1997年年初,季強在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地,中國遼西,他找到了另一塊小型食肉性恐龍的化石,但這個化石的尾巴,覆蓋著明顯的羽毛,幾乎與現代鳥類的尾羽一致。經分析,這個化石所處的地層與中華龍鳥一致,也就是說,在1.25億年前的白堊紀,不止有一種小型食肉恐龍長有羽毛,這個化石被命名為“原始祖鳥”,然而,大部分人依舊不支持季強的結論。

?

尾羽鳥的發現

1998年,在遼西水庫邊,他又發現了一塊化石,這塊化石,被命名“尾羽鳥”?;且恢婚L著牙齒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這個動物不僅有體羽,前肢上也出現了明顯的羽毛,尾巴上也有長長的尾羽,可以像扇子一樣打開。這些羽毛有明顯的羽軸,而且也有羽片,和現代鳥類的羽毛非常相似。雖然這些羽毛還不足以支撐它飛翔,但是可以確定,正在向飛行進化。

1998年,美國國家地理和英國自然雜志,同時刊登了季強發現尾羽鳥的文章,為鳥類的恐龍起源說找到了有力的證據;次年,美國召開了一場鳥類起源學說討論會,500多位科學家中的大部分人認為,這三塊化石有力支持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以來,演化科學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

?

從恐龍到鳥類

簡單原始的羽毛,不是為了飛行,而是為了保溫,隨后才產生了不同功能的羽毛。一億多年前,恐龍在經歷了侏羅紀的繁盛,卻無法適應白堊紀氣溫的劇烈變化。此時,被子植物開始取代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使得昔日霸主恐龍的開始缺乏食物。其中的一支小型獸腳類恐龍為了生存下去,開始了進化,原本裸露的皮膚開始發育出了原始的羽毛,成為能夠保持體溫的動物,度過了后來漫長的冰期。在接下來的數十萬年里,這些恐龍的羽毛的一部分羽毛功能繼續進化,不僅能保暖,而且為了吸引異性,爭奪交配權,羽毛變得越來越絢爛漂亮。隨著環境的變化,這些小型恐龍開始捕食小型昆蟲和小動物,變得越來越輕盈且敏捷,身上的羽毛繼續進化,直到有一天,他們張開了羽翼,開始滑翔,最終翱翔在空中。

直到6500萬年前,白堊紀的一天,一場恐怖的災難席卷了全球,大多數的生物被掩蓋在地下,而會飛的小型恐龍們躲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慢慢演變成現在的鳥類,而未躲過災難的小型恐龍,則被埋藏在地下,成為恐龍進化為鳥類進化的化石證據。

?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總會出現鳥類的倩影,它們能翱翔于天際,躍于林中,甚至能潛游水下。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起源于恐龍,攜帶了比人類更久遠的生命信息,它們為自然世界增添了靈動和活力,也為人類的科學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鳥類的演化歷程讓我們對于生命演化的問題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能理解人與自然以及周圍的世界是一體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蘢騰會一直堅持自然教育科普,牢記我們的使命——“致力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景觀重塑,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更多的人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傾聽自然,真正地與自然和諧共生。

?


  • 分類:蘢騰科普館
  • 作者:曾秀丹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7-30 17:53
  • 訪問量:
詳情

前言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10位當時聲名顯赫的人物親自抬棺,厚葬于科學巨匠牛頓身旁。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R.Darwin),是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Birds, any of the more than 10,400 living species unique in having feather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all other animals.所有10400種鳥都有獨特的羽毛,這是鳥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征。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神創論與進化論之辯

根據達爾文物種起源,物種演化都是緩慢漸進的過程,那么在有先后關系的物種之間,就必然存在極大數目的過渡環節和中間型,以此類推,鳥類的羽毛也應該是從無到有逐漸演化而來??墒菫槭裁醋匀唤鐩]看到有其他物種長有類似的羽毛結構的呢?

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時,古生物學家尚未發現與鳥類相關的過渡性化石,此時,神創論支持者與進化論支持者就開始了進化論誕生以來的第一輪爭論。神創論支持者:宇宙外物都是上帝創造的,不像達爾文說的,能變來變去。進化論支持者:那為什么會有物種滅絕呢,上帝創造了萬物,為什么還要滅絕他呢,不是過于殘忍嗎?

 

始祖鳥的發現

德國索倫霍芬,一個以出產大量精美的化石而聞名于世的小鎮,是古生物學家的樂園。1861年,也就是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第三年,一個叫做馮·邁耶(始祖鳥化石發現者)的幸運兒,在這附近的地層中發現了一塊奇怪的動物化石標本,咋一看上去很像鳥,因為他有翅膀和羽毛,但是翅膀末端的發達爪子,長長的尾椎骨,以及整齊的牙齒,都是爬行類動物的特征,這說明,這是一只帶有爬行動物特征的過渡型的鳥,這個化石就是始祖鳥。這個化石,成了達爾文和支持進化論者的寶貝,這意味著鳥類很可能是由爬行類動物進化而來。但是始祖鳥化石的出現,還是沒能徹底解決鳥類起源的問題,爬行類動物也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們常見的蛇、龜、蜥蜴、鱷魚等均屬爬行動物,那始祖鳥究竟是哪一類演化而來的呢?

1868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受火雞腿的啟發,將始祖鳥的化石與獸腳類恐龍的后腿進行比較,發現兩者之間相同的特征竟然有35處,因此,他認為,35處的相同絕對不是巧合,足以證明,鳥類和恐龍具有親緣關系。但在當時,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鳥類與獸腳類恐龍后腿具有相同的特征,可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而鳥類與獸腳類恐龍都是兩足站立,因而在后腿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不稀奇。隨后在1926年,丹麥赫爾曼在一本名為《鳥類起源》的專著中提出,鳥類起源于爬行動物的槽齒類的學說;1970年,又有學者提出,鳥類起源于假鱷類。但是,不管是哪一類的鳥類起源學說,都未能找到化石證據。

 

中華龍鳥的發現

直到1996年,當時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寫了一篇文章,報道了一塊具有恐龍和鳥類特征的化石?;膭游镄误w很小,骨架只有一米左右,嘴里有粗壯的牙齒,尾椎很長,明顯是一只小型恐龍,但是這只恐龍身上存在未分化的“原始羽毛”,因此季強認為,這是一只恐龍與鳥的過渡類型,是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證據,并將其命名為“中華龍鳥”。

在當初中國古生物界中,幾乎沒人接受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學說,毫無疑問,季強遭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質疑??茖W家人為,恐龍大約出現在三疊紀的晚期,距今2.25億年,這一時期,大陸解體分裂,向著今天的位置移動,到了侏羅紀早期,板塊的移動開始穩定,食肉的獸腳類恐龍非常多,此時他們有著優越的生存環境,沒有必要進化成鳥。

 

原始祖鳥的發現

1997年年初,季強在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地,中國遼西,他找到了另一塊小型食肉性恐龍的化石,但這個化石的尾巴,覆蓋著明顯的羽毛,幾乎與現代鳥類的尾羽一致。經分析,這個化石所處的地層與中華龍鳥一致,也就是說,在1.25億年前的白堊紀,不止有一種小型食肉恐龍長有羽毛,這個化石被命名為“原始祖鳥”,然而,大部分人依舊不支持季強的結論。

 

尾羽鳥的發現

1998年,在遼西水庫邊,他又發現了一塊化石,這塊化石,被命名“尾羽鳥”?;且恢婚L著牙齒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這個動物不僅有體羽,前肢上也出現了明顯的羽毛,尾巴上也有長長的尾羽,可以像扇子一樣打開。這些羽毛有明顯的羽軸,而且也有羽片,和現代鳥類的羽毛非常相似。雖然這些羽毛還不足以支撐它飛翔,但是可以確定,正在向飛行進化。

1998年,美國國家地理和英國自然雜志,同時刊登了季強發現尾羽鳥的文章,為鳥類的恐龍起源說找到了有力的證據;次年,美國召開了一場鳥類起源學說討論會,500多位科學家中的大部分人認為,這三塊化石有力支持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以來,演化科學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

 

從恐龍到鳥類

簡單原始的羽毛,不是為了飛行,而是為了保溫,隨后才產生了不同功能的羽毛。一億多年前,恐龍在經歷了侏羅紀的繁盛,卻無法適應白堊紀氣溫的劇烈變化。此時,被子植物開始取代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使得昔日霸主恐龍的開始缺乏食物。其中的一支小型獸腳類恐龍為了生存下去,開始了進化,原本裸露的皮膚開始發育出了原始的羽毛,成為能夠保持體溫的動物,度過了后來漫長的冰期。在接下來的數十萬年里,這些恐龍的羽毛的一部分羽毛功能繼續進化,不僅能保暖,而且為了吸引異性,爭奪交配權,羽毛變得越來越絢爛漂亮。隨著環境的變化,這些小型恐龍開始捕食小型昆蟲和小動物,變得越來越輕盈且敏捷,身上的羽毛繼續進化,直到有一天,他們張開了羽翼,開始滑翔,最終翱翔在空中。

直到6500萬年前,白堊紀的一天,一場恐怖的災難席卷了全球,大多數的生物被掩蓋在地下,而會飛的小型恐龍們躲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慢慢演變成現在的鳥類,而未躲過災難的小型恐龍,則被埋藏在地下,成為恐龍進化為鳥類進化的化石證據。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總會出現鳥類的倩影,它們能翱翔于天際,躍于林中,甚至能潛游水下。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起源于恐龍,攜帶了比人類更久遠的生命信息,它們為自然世界增添了靈動和活力,也為人類的科學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鳥類的演化歷程讓我們對于生命演化的問題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能理解人與自然以及周圍的世界是一體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蘢騰會一直堅持自然教育科普,牢記我們的使命——“致力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景觀重塑,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更多的人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傾聽自然,真正地與自然和諧共生。

 

關鍵詞:

TOP

籠騰

版權所有?2020 廣州蘢騰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粵ICP備09033295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廣州

這是描述信息

歡迎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_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_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日本 乱 亲 伦 视频